GANKOMONO

所謂“GANKOMONO”是一種考究。所謂考究,是着眼于自己能夠認同的目标,不斷努力的态度。
人們将具有這種考究精神的人稱為“GANKOMONO”。
跨越地區和不同職業的限制,我們采訪了這些“GANKOMONO”對工作的考究。

現場綜合實力打造“電裝品質”。 緻力于全球同一品質,進一步提高改善能力。

2007年在江蘇省常州市設立的電裝(常州)燃油噴射系統有限公司,主要生産制造柴油汽車用燃料噴射裝置“電控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以令人自豪和受到世人稱贊的優質産品,締造了“電裝品質”。其優質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們采訪了創造這一卓越品質的“GANKOMONO”團隊,對他們實現優質的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團隊 電裝(常州)

2007年,由日本株式會社電裝出資100%設立了電裝(常州)燃油噴射系統有限公司,生産采用高壓、高精度控制燃料噴射的“電控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對柴油發動機的低油耗以及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

是如何實現了具有競争力的“品質”呢?

實行自動化之前能做的都要做到,不輕易實行自動化。

  “電控共軌燃油噴射系統”是将吸出的燃油高壓化後進行儲存,通過電控噴射裝置在準确時間将定量燃油噴射到燃燒室的燃料噴射裝置。制造這個裝置的是電裝(常州)燃油噴射系統有限公司。其圖紙是微米單位,組裝高精度零件,需要實現對應高壓的高強度和高精确度技術毋庸置疑。但是不難想象,要完成提高品質實現量産還有許多要解決的課題。
首先,要明确品質的要求是什麼,制造部的早川成人顧問這樣說道。

  “品質就是制造讓客戶100%滿意的産品。再進一步說的話,就是客戶從工廠預處理工序一直看到後處理工序的生産過程。1個零件流水到下一工序都是提高滿意度的生産過程=消滅産品缺陷。這樣生産出來的産品就是制造品質。再補充一下,必須要具有既滿足客戶的要求又可在控制成本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優質産品的競争能力”。

5m步行時間3.5秒。用滾動球體可獲得廠内移動最佳速度的裝置。

  那麼這樣的品質實際上是怎樣産生的呢?作為對質量的追求,應該首推“改進現場效率”,所以,首先介紹從開發設計到量産過程的改進,再對量産生産現場的改善進行說明。品質保證部的三浦裕介部長和生産技術本部的内田幸助副部長進行了如下說明。

  “從産品設計到量産的生産線組裝,都在日本的母工廠進行。在日本,為了對需要進行改善的地方馬上就可以動手改良,按工程步驟組裝生産線,使生産過程更加完善。在此階段,确保電裝品質的關鍵就是确立技術和工藝流程,并使之明确化和固定化,用以保障全球同一品質。在此基礎上,将穩定運轉的生産線移植到海外進行推廣”。

與零件供給同步效率的生産線。

  然而,隻是把與日本同樣的設備和生産線全部照搬過來,大量投入資金,是不能在中國發揮自身強項,制造出具有競争力産品的。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才是顯示我們真正實力與本領的時候。

  “根據廠商不同,也有引進自動化生産線之後立即開始量産的。确實,也許引進與日本同樣的流程和設備容易進行管理,但事實上很大程度不能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當地的強項。所以,我們沒有輕易實行自動化,而是在實行自動化之前做好能做的、應該做的工作”。

  具體做法是“改善動作”,改善現場作業人員的操作動作。在查明作業現場作業人員操作時必要動作的同時,找出如何能減少操作時不必要的動作上,确實下了很多功夫。如果作業者進行重、遠、複雜作業的話,難免導緻對品質意識變淡薄。此時如果進行改善動作,可以使作業者保持高度的品質意識進行作業。包括這些,我們采取了将突破重點放在如何能以更高效率進行人工操作上,進而在需要進一步提高生産率時引進自動化的方法。

  “掌握好動線,可以完成最低限度的動作。這樣實行自動化後,機器人的動作範圍也在最低限度以内。有些場合,不同的物品,隻有人的眼睛才會發現其異常情況,也有搭載能避免漏洞發生的圖像感應裝置的生産線。這樣一面可控制質量一面可不完全依靠自動化,構建高效率的人工作業生産線”。

以現場人員發出聲音來确認正在做的工作,追求作業細節的正确性。

  電裝進行“EF活動”( EF=Excellent Factory),這是一個在全球開展的活動,在各個工廠各自的崗位上,以車間為單位全體員工每天進行富有成效的改進,并使之明确化意識化,付諸實踐。以“現場為主導”改進産品,體現出驚人的“現場力量”。當實際到工廠觀看時,随處可以發現這些改進的效果。比如,以前要通過行走來移動産品,但現在,這個生産線原地就可完成。為此,作業動作範圍、距離和行程要最佳化。為能更加流暢作業開動腦筋設計了合理的布局。将裝有必要工具和小零件的盒子和托盤整理到閉眼都可以拿得到的程度。

  一個主要産品的組裝生産線,為了準确無誤地取出零件,就要在零件倉上想辦法,布局的構成也要考慮到作業姿勢。實際上,過去作業循環時間是78秒,現在是48秒,電裝追求以減少每秒為目标。

合理化廠内布局。

  還有來自操作員工改進方案的自制生産線。首先,用紙箱闆做成模拟生産線,親自驗證安全、品質和操作性後,進一步對各環節進行改進,最後定制生産線。

  “不依賴他人建立的生産線,重要的是傾注了我們的智慧和勤奮的努力,其中也體現出責任、工作以及我們對産品的感情,所以才能有好的成果”(早川先生)

  通過總彙報表進行管理也是重點之一,以1天1張總報表做成以1個月為單位的彙總圖,不論去哪個工序,圖表化的曲線圖都能曆曆在目。

  “通過點線參差不齊的顯示,自己的生産線的現狀能夠一目了然。因此,什麼是應該優先采取對策的,或者,怎樣才能提高業績一看就能了如指掌”。我們也十分注重讓班長親自制作彙總圖表,通過這種方法确實增強了品質意識”。(三浦先生)

各不同交貨地點擺放不同規格的零部件,有利于學習和确認。

  “保證品質的基礎是人,所以,如何構建培養人才機制呢?我們進行了針對各種技術職位的能力培訓,十分注重意識的滲透。為此,我們3年前開始舉辦班長會,将各生産線的班長集中在一起讨論以提高質量為課題,嘗試通過團隊配合解決質量問題”。負責人才培養的綜合管理部的張沁芳副部長這樣說道。電裝的品質是由縱線和橫線細緻周密打造出來的。徹底揭示了制造原理,推進全體員工參加現場主導改進中,蘊藏着驚人的動力和力量。“如果隻顧眼前的改進或單純的自動化,就容易忽視了根本。我們認為,不斷積累自身的改進,構建牢不可破的基礎是最重要的”(早川先生)

展示改進前和改進後的燃料噴射泵組裝線。改進了工序之間托盤搬運和定點零部件的供給。